留意美俄談判 能化早評 油價繼續下滑
從當前市場數據來看,能源和化工品市場呈現復雜動態,需結合供應、需求、庫存及政策因素綜合分析。以下基于原本文內容進行詳細說明:
原油市場分析: 供應端面臨多重不確定性。特朗普政府計劃于8月8日決定對俄羅斯的二級制裁,此前已對印度加征關稅;但近期特朗普與俄烏首腦的潛在停戰會談,以及納瓦羅對中國加征關稅可能損害美國自身的警告,緩解了市場對供應沖擊的擔憂。同時,美國批準雪佛龍在委內瑞拉開采石油,而EIA數據顯示美國原油產量下滑,中東加沙停戰未果及特朗普對伊朗的威脅進一步加劇地緣風險。OPEC+決定9月增產54萬桶/日,恢復220萬桶/日的額外減產產能,12月后可能考慮166萬桶/日自愿減產的回歸,這顯示供應逐步寬松。需求端則顯疲軟,EIA報告美國汽柴油表需不強,服務業PMI呈現滯脹跡象;美日、美歐貿易協議達成,但中美關稅不確定性仍存。庫存方面,截至7月26日,EIA原油庫存反彈770萬桶/日,汽油庫存降272萬桶/日,餾分油庫存增364萬桶/日,累庫超預期。綜合觀點,OPEC+增產落地疊加美國就業和需求疲軟,供需面指向熊市;但短期需關注8月8日特朗普對俄制裁的擾動,若制裁落地可能引發供應中斷風險。

PX/PTA市場分析: 供應端,截至8月5日PX開工率微升至78.11%,7月維持中等偏低水平;PTA開工率升4%至78.04%,裝置恢復帶動負荷提升,但高開工率下加工費低迷,8月檢修計劃可能反彈。需求端,聚酯開工率微升至87.1%,顯示較強韌性,近兩周持穩;終端織造開工率穩于58.8%,受內外淡季影響需求顯著下降,新一輪訂單預期8月下旬啟動。庫存與觀點方面,PX在7-8月處于去庫期,供應中等而需求較高;PTA累庫壓力壓制加工費,其定價核心依賴PX走勢,整體振蕩受原油和國內商品情緒驅動。近期終端需求有企穩跡象,若上游檢修兌現,可考慮對原油做擴利潤策略。
乙二醇市場分析: 供應端,卓創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開工率升至57.35%,利潤較好支撐中等水平開工;8月衛星、浙石化等計劃短修,海外中東裝置不穩定但逐步恢復,美國乙烷許可放開可能增加供應。需求端與PX/PTA類似,聚酯開工率87.1%體現韌性,終端織造需求淡季明顯。庫存方面,隆眾數據截至8月4日華東主港庫存升至46.4萬噸,仍處偏低水平。觀點認為,低庫存及煤化工焦煤支撐提供底部,但若無供應擾動,市場將進入累庫期并持續至年底,呈振蕩格局;伊朗高溫和船只制裁傳聞暫未影響進口量。
甲醇市場分析: 供應端,國內高利潤驅動高供應,7月檢修超預期后月底反彈,8月預期供應增3%;進口方面,伊朗裝置重啟,7月到港超130萬噸,8月維持該水平。反內卷政策涉及甲醇產能600萬噸(約5%占比),但影響有限。需求端,下游開工回升,烯烴裝置復產對沖興興停車缺口,傳統需求如甲醛、醋酸開工小降,淡季中需求預期不再深跌。庫存總體中等偏高,港口庫存反彈,工廠庫存降但待發訂單升,8-9月累庫格局延續。觀點指出,Q3供增需弱導致累庫,Q4供應下降預期帶來博弈空間;當前庫存不高,8月累庫壓力兌現,基本面呈中估值中庫存低驅動,建議區間振蕩操作,09合約振蕩看待,01合約可考慮2400附近低多機會,煤炭價格對煤化工驅動為主。
工業硅市場分析: 供應端彈性開始兌現,合盛新疆產量反彈,云南開工穩步提升,近兩周產量顯著增加,總體供應彈性達20%;有機硅事故裝置重啟,多晶硅產量預期反彈,但需求彈性僅約5%。反內卷驅動減弱,西南倡議限產和淘汰小爐影響有限,全行業約束力在高價時不足。需留意工業硅行業會議限產倡議的后續進展,若未能達成實質性協議,供應過剩壓力可能加劇市場振蕩。
綜上,各板塊均受制于供應恢復和需求淡季的累庫壓力,短期政策擾動(如特朗普制裁)和地緣風險為關鍵變量。建議投資者關注8月關鍵時間節點,結合庫存變化和檢修計劃調整策略,整體以振蕩思路應對市場不確定性。
本文目錄導航:
- 幾方談朝核。猜什么數字?
- 俄羅斯和北約為什么合作反導彈系統
- 美國當初花多少錢買了阿拉斯加?
幾方談朝核。猜什么數字?
俄羅斯和北約為什么合作反導彈系統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克林頓和布什執政期間,曾打算在波蘭和捷克布署反導導彈設施,曾遭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彈,普京憤怒的退出了美俄核武條約談判,一度是北約和美國與俄羅斯的關系降到了冰點。奧巴馬上臺后,主動和俄羅斯修好,停止了在波蘭和捷克布署反導導彈,使美俄關系有所緩和,這次北約主動邀俄羅斯合作布署反導系統,意為這次的反導系統不針對俄羅斯,畢竟俄羅斯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核大國,和北約近至咫尺,和俄羅斯鬧翻,對他沒有任何好處,他能不拉攏俄羅斯嗎?
美國當初花多少錢買了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成為美國領土的過程非常滑稽。 19世紀初,世世代代居住在阿拉斯加南部的特林基特印第安人部落同入侵的俄國人接連進行了兩次戰爭,最終被火力強大的俄國人征服。 但是,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后,俄國元氣大傷,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決心賣掉這塊不掙錢的土地。 他把買主鎖定在美國人的身上。 由于擔心美國對購買阿拉斯加不感興趣,俄國花了10萬美元收買美國一些新聞記者和政客,試圖通過他們來游說美國政府。 1867年3月,俄國派官員到美國洽談出售阿拉斯加問題。 當時,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是個狂熱的擴張主義者。 他在同俄國談判時,開始出價500萬美元,后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同俄國在一夜之間達成了購買協議,并且急不可待地于第二天凌晨在協議書上正式簽字。 終于,美國以絕對低廉的價格買到了面積達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巨大半島及其周邊的阿留申群島。 當時在美國,只有少數漁民希望得到出入阿拉斯加海港的權利,一部分加利福尼亞商人謀求在那里從事毛皮貿易的特權,而多數人對阿拉斯加一無所知。 西沃德簽訂購買阿拉斯加協議后,立即在國內引起一陣反對聲,說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批評這是“一筆糟糕的交易”,“一個異乎尋常的錯誤。 ”西沃德被國內輿論罵得躲在家里許多天。 精明的西沃德還是堅持不懈地爭取到了國會的支持。 1867年4月和7月,參眾兩院分別以多數票通過了這項協議。 現在看來,美國人的確應該感謝西沃德這位政治家的遠見。 據估計,阿拉斯加地下埋藏著5.7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和300億桶原油,現在價值超過2萬億美元!隨著國際油價不斷升高,它的身價肯定不止這個數字。 俄國人一定為當初這個魯莽的決定悔斷了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