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烏首腦或會面 油價繼續下滑 能化早評
以下是從我的角度對提供的本文內容進行重寫和分析說明。我將原文分為原油、PX/PTA、乙二醇、甲醇和工業硅五個主要商品市場部分,逐一展開詳細分析。重寫基于原文的核心信息,但進行了結構優化、語言精煉和深度擴展,添加了事件背景、因果分析和市場影響評估,以確保邏輯連貫和可讀性提升。整體分析強調供需動態、庫存變化和政策不確定性對市場的影響,并綜合觀點給出短期展望。
原油市場分析: 供應端,特朗普計劃于8月8日決定對俄羅斯的二級制裁,此舉可能加劇地緣政治風險;同時,美國已對印度加征關稅,但市場未顯著擔憂供應沖擊,因特朗普正推動與俄烏首腦的面對面會談,旨在促成停戰。美國批準雪佛龍在委內瑞拉開采石油,部分抵消了EIA報告的美國原油產量下滑。中東局勢方面,加沙停戰協議尚未達成,特朗普再度威脅伊朗,增加了供應中斷的潛在風險。OPEC+決議在9月增產54萬桶/日,完全恢復220萬桶/日的額外減產產能,并計劃在12月評估166萬桶/日的自愿減產是否回歸,這強化了供應寬松預期。需求端,EIA數據顯示美國汽柴油表需疲軟,服務業PMI出現滯脹跡象,暗示消費動力不足;貿易協議上,美日美歐協議已達成,但中美關稅不確定性持續,抑制全球需求復蘇。庫存端,截至7月26日,EIA原油庫存反彈770萬桶/日,汽油庫存下降272萬桶/日,餾分油庫存反彈364萬桶/日,累庫幅度超預期,凸顯供應過剩壓力。觀點上,OPEC+增產落地疊加美國就業和需求數據疲軟,原油供需面整體指向熊市;短期不確定性在于特朗普對俄制裁(8月8日關鍵點),若制裁嚴厲可能引發供應擾動,否則市場將延續下行趨勢。我的分析認為,原油當前處于供需弱平衡狀態,地緣事件如制裁或中東沖突可能短暫提振價格,但長期熊市格局難改,投資者需關注8月8日事件進展。
PX和PTA市場分析:
供應端,截至8月5日,PX開工率微升至78.11%,7月水平中等偏低,反映前期檢修影響;PTA開工率升4個百分點至78.04%,因降負荷裝置恢復,但高開工率伴隨低加工費,8月檢修預期反彈可能緩解壓力。需求端,聚酯開工率微升至87.1%,近兩周持穩,顯示韌性;終端織造開工率持穩于58.8%,當前內外需淡季導致需求明顯下降,新一輪訂單預計8月下旬啟動。觀點上,PX在7-8月處于去庫期,供應中等而需求較高;PTA累庫壓力壓制加工費,定價核心依賴PX走勢;整體市場振蕩為主,跟隨原油及國內商品情緒波動。我的分析指出,近期終端需求有企穩跡象,若上游如期檢修,可考慮對原油做擴利潤操作;但需警惕淡季需求疲軟持續,若訂單延遲可能加劇PTA過剩,建議投資者監測8月下旬需求轉折點。
乙二醇市場分析: 供應端,卓創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開工率升至57.35%,處于中等水平,利潤較好;8月衛星、浙石化等有短修計劃,可能暫時抑制供應。海外方面,中東裝置不穩但已恢復,美國乙烷許可放開增加進口潛力。需求端與PX/PTA類似,聚酯開工微升至87.1%,韌性持穩;終端織造開工58.8%,淡季需求下降明顯,新訂單預期8月下旬開始。庫存端,截至8月4日,隆眾數據華東主港庫存升至46.4萬噸,仍處偏低水平。觀點上,乙二醇庫存低位且煤化工受焦煤支撐,但無重大供應擾動下,市場進入累庫期并預計延續至年底,呈現振蕩格局;傳聞伊朗高溫及船只制裁未實質影響進口。我的分析強調,低庫存提供短期支撐,但累庫預期和需求淡季主導中期下行風險,投資者可把握區間交易機會,并關注伊朗事件是否升級。
甲醇市場分析: 供應端,國內高利潤驅動高供應,7月檢修超預期,月底供應反彈,8月預期增3%左右;進口方面,伊朗裝置全面重啟,7月到港超預期達130萬噸以上,8月維持130萬噸水平?!胺磧染怼闭呱婕凹状籍a能600萬噸(約5%占比),但影響有限。需求端,下游開工轉升:烯烴開工小升,興興停車與蒙大復產對沖;傳統需求如甲醛開工深幅反彈,下游利潤差,但淡季需求預期不再深降。庫存端,總體中等偏高,港口庫存深幅反彈,工廠庫存下降且待發訂單小升;8-9月累庫格局不變,壓力反彈。觀點上,甲醇Q3供增需弱導致累庫,Q4供應可能下降,提供博弈空間;當前估值中性、庫存非絕對高位,8月累庫壓力兌現中,建議區間振蕩策略;09合約振蕩看待,01合約可考慮2400附近低多機會。我的分析認為,甲醇基本面受煤炭驅動(煤化工關聯),反內卷政策影響微弱,投資者應聚焦累庫節奏和Q4供應變化,短期操作以振蕩為主。
工業硅市場分析: 供應端,行業會議倡議限產文件公開,但高價時約束力有限;供應彈性開始兌現,合盛新疆產量反彈,云南開工穩步上升,近兩周產量明顯增加,總體彈性達20%左右。需求端,有機硅事故裝置重啟,多晶硅產量反彈預期強,但需求總體彈性僅約5%,淡季壓制明顯。反內卷驅動減弱,西南倡議限產和淘汰小爐傳聞影響不大,全行業聯合限產概率低。觀點上,工業硅主要跟隨市場情緒,反內卷降溫后,振蕩格局延續。我的分析補充,供應過剩(彈性20% vs 需求5%)主導熊市風險,限產倡議若未落實可能加劇下行;投資者應關注情緒波動和限產進展,避免追高。
整體能源和化工市場呈現供過于求的熊市基調,原油、PX/PTA、乙二醇、甲醇和工業硅均受庫存累積、需求疲軟和政策不確定性壓制。短期關鍵風險包括特朗普制裁決策(8月8日)、淡季需求轉折(8月下旬)及地緣事件;投資者宜采取振蕩策略,優先關注原油和甲醇的博弈機會,同時警惕工業硅的供應過剩放大風險。
本文目錄導航:
- 美國當初花多少錢買了阿拉斯加?
- 美俄首腦會晤結果怎樣
- 曹操走華容道沒有
美國當初花多少錢買了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成為美國領土的過程非常滑稽。 19世紀初,世世代代居住在阿拉斯加南部的特林基特印第安人部落同入侵的俄國人接連進行了兩次戰爭,最終被火力強大的俄國人征服。 但是,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后,俄國元氣大傷,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決心賣掉這塊不掙錢的土地。 他把買主鎖定在美國人的身上。 由于擔心美國對購買阿拉斯加不感興趣,俄國花了10萬美元收買美國一些新聞記者和政客,試圖通過他們來游說美國政府。 1867年3月,俄國派官員到美國洽談出售阿拉斯加問題。 當時,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是個狂熱的擴張主義者。 他在同俄國談判時,開始出價500萬美元,后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同俄國在一夜之間達成了購買協議,并且急不可待地于第二天凌晨在協議書上正式簽字。 終于,美國以絕對低廉的價格買到了面積達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巨大半島及其周邊的阿留申群島。 當時在美國,只有少數漁民希望得到出入阿拉斯加海港的權利,一部分加利福尼亞商人謀求在那里從事毛皮貿易的特權,而多數人對阿拉斯加一無所知。 西沃德簽訂購買阿拉斯加協議后,立即在國內引起一陣反對聲,說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批評這是“一筆糟糕的交易”,“一個異乎尋常的錯誤。 ”西沃德被國內輿論罵得躲在家里許多天。 精明的西沃德還是堅持不懈地爭取到了國會的支持。 1867年4月和7月,參眾兩院分別以多數票通過了這項協議。 現在看來,美國人的確應該感謝西沃德這位政治家的遠見。 據估計,阿拉斯加地下埋藏著5.7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和300億桶原油,現在價值超過2萬億美元!隨著國際油價不斷升高,它的身價肯定不止這個數字。 俄國人一定為當初這個魯莽的決定悔斷了腸。
美俄首腦會晤結果怎樣
不用想,肯定談到中國。 因為中國與美俄的關系,一個是對手,一個鄰居,致使中國是美俄首腦繞不過去的彎。 所以美俄首腦會晤肯定談到中國。
曹操走華容道沒有
其實在正史當中,曹操并沒有走過華容道。 赤壁之戰戰敗后,曹操直接退守江陵,根本就沒去華容道,也沒碰到關羽,這都是被作者杜撰出來的情節。 很多人也都還不知道華容道到底是在哪,這次就為大家講講華容道的故事。 實際上說關羽會放走曹操,就已經不那么令人可信了,畢竟曹操是曹魏的首腦,放行敵方首領都可以治死罪了。 而且曹操也沒輸的那么慘,還是有軍隊保護的。
建安十三年,爆發了一場著名的戰役。 此次戰役爆發地是赤壁,史稱赤壁之戰。 學者張修桂認為赤壁之戰由三部分構成,分別是赤壁遭遇戰、烏林追逐戰和華容道逃竄。 根據張修桂先生的研究,曹操率先占領南郡江陵,將劉表的兵馬收編己用,以烏林為大本營,進軍南下攻打劉備。 劉備被打敗后退守夏口,也就是湖北武昌,孫權派周瑜到夏口與劉備會面,商議后孫、劉決定聯合抗曹。 劉備因此大為驚喜。
最后,兩軍于赤壁展開激戰。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曹軍遭受大瘟疫,死傷慘重,初戰失敗。 此時,曹操的大本營仍然停留烏林。 張修桂認為,曹軍為北方部隊,不識水性;再加上江水湍急,不得不用繩索將船只進行連接。 周瑜采用黃蓋詐降、火燒連營的計策,從赤壁的西側猛烈攻擊曹軍,曹軍死傷慘重。 孫、劉聯軍最后攻下曹操的大本營烏林。 夏口位于曹軍的東面,周瑜的軍隊位于曹軍的西面,曹操東西兩側都遭受敵軍的猛烈攻擊,只能從北部開出一條路,以便于逃竄,這條路就是華容道。 張修桂認為華容道指的是華容縣,現今在潛江縣西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