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內卷 行情繼續 期債承壓
近期,國債期貨價格持續承壓下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回升至1.7%以上,這一趨勢主要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反內卷政策成為關鍵驅動力量,近期多晶硅、焦煤、碳酸鋰等大宗商品價格維持強勢格局,工業品價格上漲預期增強,顯著提升了市場風險偏好,導致資金從債市向權益和商品市場分流。具體而言,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治理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品質和淘汰落后產能;7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將出臺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方案,推動結構優化和供給升級。這些政策直接刺激了鋼鐵、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形成對債市的資金擠出效應。
經濟數據轉好進一步強化了債市壓力。7月份PPI環比下降0.2%,降幅較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為3月以來首次收窄,主要得益于煤炭、鋼鐵等行業價格降幅減小及石油開采價格上漲。同期CPI環比上漲0.4%,核心CPI同比漲幅擴大至0.8%,連續第三個月上升,反映暑期服務消費(如機票、旅游和住宿)和工業品價格反彈帶動了內需回暖。食品價格同比下滑及外需不確定性仍制約了整體價格反彈力度,凸顯擴內需政策的邊際效應。

進出口數據超預期為經濟前景提供支撐。7月以美元計價的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5.9%,其中出口增長7.2%,連續兩個月反彈且高于預期;進口增長4.1%,貿易順差達982.4億美元。從結構看,區域分化明顯:東盟等新興市場成為核心增長點,而對美出口同比下降21.7%,拖累整體增速;產品升級突出,機電、集成電路和汽車等高技術產品引領出口;大宗商品進口回暖(如銅礦砂和集成電路),顯示國內生產和新能源產業需求復蘇。這印證了外貿韌性,通過新興市場拓展和產業升級對沖了傳統市場風險。
資金面相對寬松但未能有效緩解債市壓力。8月以來央行公開市場凈回籠9326億元,但通過7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維持流動性充裕,DR007和1周Shibor均值降至1.43%附近,DR001和隔夜Shibor降至1.3%左右。這得益于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確保流動性充裕和社會融資成本下降。盡管寬松政策對短端債券提供一定支撐,但反內卷政策引發的商品市場強勢持續強化債券與權益、商品的蹺蹺板效應,削弱了債市吸引力。
綜合來看,國債期貨疲軟態勢可能延續。財政部恢復征收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增值稅加劇了新老券及長短端債券的分化,遠月合約和長端債券承壓明顯,跨期與跨品種價差有望擴大。未來需關注反內卷政策執行力度、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及貨幣政策調整,這些因素將決定債市能否企穩。